2011年12月11日 星期日

蔡英文 vs. 金大中

在金大中當選總統前,韓國政治一直存在的嚴重的地域分裂,這除了肇因於歷史上韓國的三韓各佔一方、自成王國外,也因為歷任總統多來自富裕且人口多的慶尚道,全羅道從不曾有人出任總統,且在建設上總是被刻意忽視,這總總的因素讓韓國的選舉始終擺脫不了地域動員。

金大中是全羅道幾十年來唯一具全國性政治能量的政治人物,1997年他年事已高,這是他最後一次參選機會了,他是否當選,標示著全羅道人未來十幾、二十年是否有機會入主青瓦台,當次選舉,韓國全國即瀰漫著給全羅道人一次機會的氛圍,最後金大中勝選,從此也終結了幾十年的地域政治,金大中卸任後的兩次總統大選,選戰即不再以地域區隔為主軸。

台灣的政治亦存在類似的分裂,三大族群各有不同的政治傾向,選舉也總是存在著族群動員,在三大族群中,外省族群人數雖少,因為長期壟斷政治資源,現在仍是政壇兩大勢力之一,閩南人則是人數最多,成為惟一可與外省族群對抗的勢力,相對而言,客家族群雖然人數和外省族群差不多,在政治上卻是非常弱勢,在民進黨內尚有許信良、蔡英文曾確實掌握實權,在國民黨內則從不曾有客籍人士成為國民黨真正掌權者! 在歷任的總統中,三大族群唯一未曾擔任過總統一職的,就是客家族群。

蔡英文的父親是客家人、母親是閩南人、祖母是排灣族人,以父系社會的台灣來說,她是隸屬於客家籍,這是客家人繼許信良後再一次有機會贏得總統一職,在現今政壇上,除蔡英文外,再也找不到另一個具全國動員能量客籍人士了,蔡英文如果沒有當選,二十年內要出現客籍總統,恐怕是非常困難!

民主政治大部份的人都只談表面的少數服從多數,卻很少提及民主政治內涵中更重要的利益均沾,當某一族群、階級在現行社會結構中一直無法取得資源、利益時,久了之後,這個族群、階級對這個社會的認同感即會降低,造成社會的分化與動亂。台灣的族群政治即是肇因於外省族群對政治資源的攏斷,國會全面直選後,閩南人填補了部份外省族群的政治資源,但是,身為三大族群之一的客家人卻始終是台灣政壇上的弱勢族群。

2012年總統選舉是客籍人士最接近總統一職的一次總統選舉,蔡英文的當選,可以滿足客家族群分享政治資源的渴望,平衡族群間政治資源的分配不均,更希望蔡英文的當選可以如金大中當選一樣,終結台灣的族群政治,從此以後族群不再是個議題,族群間的投票傾向也不再存在明顯的分化。

2011年8月24日 星期三

馬英九的政績 - 台灣財政破敗的開始

馬英九上任雖僅短短三年多,諸多政策卻已對台灣造成深遠影響,如果這些影響是正面的,台灣人民會很高興有如此一位具有願景的總統,只可惜,這些影響都是非常負面的!
  • 消費券
2008年底國際間的一場金融風暴,讓台灣的經濟陷入大幅衰退的冏境,馬政府為了挽救難看的 GDP 負成長,於2009年初以政府舉債858億的方式,發放消費券,表面上是希望借由消費券的發放,鼓勵民間消費,促進內需,支撐經濟成長。消費券於2009年1月18日開始發放,原預估至少帶動 GDP 成長 0.64%~1%,但是,發放的結果只是讓民眾使用消費券來購買原來即打算購買的物品,並沒有增加消費,2009年9月底,經建會自承,消費券的發放所達到的效果與原先預估有很大落差,最多僅提供 GDP 0.3%~0.5% 的貢獻。
消費券的發放,表面上雖然是在鼓勵民間消費,支撐經濟成長,實際上是為了維繫上任不到一年,聲望跌入谷底、已搖搖欲墜的劉兆玄內閣,就這樣舉債858億,送給全民每人3600元的紅包,讓人民於拿到錢的同時,暫時忘了馬、劉政府的無能,這場發紅包的大戲讓無能的官員保住了官位,卻沒能挽救台灣經濟,還為後代子孫留下858億元的債務。 (劉內閣於同年因88水災救災不力,民怨沸騰,總辭下台。)
  • 國債高築
馬政府上台未滿四年,中央政府舉債1兆3955億,相較於扁政府執政八年舉債1兆3880億還要多! 馬政府上台後對財政最重要的影響是減少遺產稅、贈與稅等富人稅,卻沒有另闢財源,造成政府財政稅收惡化,只能靠舉債度日,這種只圖眼前溫飽,卻債留子孫的作法,不但不負責任,且讓之後的繼任者根本沒有多餘的經費可以從事建設。
一家企業舉債,一定要用在投資上,並有詳實的財政規劃,才能在預定的時間內回收,並獲利,不應用在支付短期的財務需要上,如此只會讓企業的財務狀況每況愈下,最後倒閉。馬政府的作法正是屬於後者,舉債發放消費券,減少富人稅負,討好金主,再舉債支付政府的必要支出,這些債務既不是用在投資上,在支出後就根本看不到回收的可能,政府的財政快速惡化,最後可能步上希臘、愛爾蘭等國的後塵是可預見的,但是,不負責任的馬政府打的算盤是,當政府破產時,他已卸任,爛攤子就讓繼任者去收拾吧! 只要自己的政績漂亮就好,更可怕的是,舉債這麼多,政績還是慘不忍睹!!
  • 成立五都
台灣長久以來財政分配嚴重不均,北、高兩個直轄市原本就有較多的地方稅收,在分配中央統籌分配款時,卻又拿的比其它縣市多,造成直轄市與其它縣市間的發展差距越來越大,各縣市為了得到更多資源,就希望升格為直轄市,以得到更多的統籌分配款,在這升格的背後所代表的真正意義在於,資源分配不均,城鄉差距越來越大,解決的辦法當然是應透過修法讓統籌分配款能依各縣市土地面積、人口數為主來分配,再配合各縣市每年的個別需要做調整。
馬英九於2008年競選總統時,為了討好各地選民,提出三都十五縣的主張,當選之後 ,卻又在完全沒有正當理由的情況下,成立了五都! 五都的成立除了兌現馬英九的競選宣言、擺平各方勢力外,看不出與問題的解決有什麼關聯性。更糟糕的是,五都成立後,原本的省轄縣市升格,公務人員的編制、職等也跟著擴大、調升,原本即債務纏身的各地方政府財政的支出增加,卻沒有帶來任何好處。這個政策沒有解決資源分配不均、城鄉差距的問題,卻又帶給政府永久的沉重負擔,讓政府能真正用在建設的經費變少,這個影響比借八百多億發放消費券來的更深遠,甚至可能會導致台灣政府財政破敗。




2011年6月29日 星期三

馬英九的政績

  • 新聞自由度大幅滑落
根據「自由之家」所公佈的新聞自由度報告,台灣的新聞自由度排名如下:
2008年 32名
2009年 43名
2010年 47名
2011年 48名
陳水扁卸任時,台灣新聞自由度高居亞洲第一,全球排名第32名,馬政府執政後年年下滑,今年已下滑到48名。
  • 勞工失業率升高、所得降低
行政院主計處公布的失業率統計如下:
91年: 5.17
92年: 4.99
93年: 4.44
94年: 4.13
95年: 3.91
96年: 3.91
97年: 4.14
98年: 5.85
99年: 5.21
100年: 4.48
經濟不是馬政府最自豪的『政績』嗎? 怎麼失業率反而更糟?! 馬政府上任後遇到金融風暴,扁政府上台後遇到科技泡沫和 SARS,看來金融風暴不是一個很好的藉口! 再根據主計處的統計,勞工實質所得退回到 1998 年的水準! 雖然馬政府自豪於 GDP 的成長,但錢流入誰的口袋了 ? 如果經濟成長是建立在壓榨勞工的基礎上,一個無法改善勞工生活的經濟成長,意義在那 ? 即使勞工的處境每下愈況,馬政府還打算修法放寬企業雇用派遣人力的限制,這樣的政策肥了誰 ? 又瘦了誰 ?! 年輕人要找到正職的工作將會越來越難,派遣工作朝不保夕,沒有穩定的工作,可以建立家庭嗎? 這符合全民的利益嗎??
  • ECFA 突破中國封鎖 ? 神話破滅!
在簽署 ECFA 前,馬政府一再宣稱簽署 ECFA 後,即可突破中國對台灣的封鎖,和別的國家簽署 FTA,可是,ECFA 簽署滿一年了,台灣不但沒能和主要貿易國 (美國、日本、歐盟、東協) 簽署任何 FTA,甚至連一度表達相當高意願的新加坡都不敢和台灣簽署,可以看的出來中國對台灣的封鎖完全沒有放鬆,簽署 ECFA 只是讓原已因地緣關係在經濟上高度依賴中國的台灣,對中國的依賴更深,讓台灣的經濟發展完全倚賴於另一個經濟體,將產生高度的風險,在未來中國經濟走緩,甚至衰退時,很可能重創台灣的經濟,這個棘手的問題該如何解決?
更何況,中國雖然表面上極力向資本主義靠攏,實質上,中國的大企業若不是國營就是政府有高持股,把台灣的未來完全押注在這個極權、共產的經濟體上,如果台灣那天與中國有何利益衝突,中國是否會以商逼政,迫使台灣就範 ? 這對台灣的民主發展、外交擴展會有什麼好處,對經濟發展也是埋下了一個隨時會爆炸的未爆彈。
  • 高房價: 肥了建商投機客、瘦了需購屋的年輕人
這幾年的房價高漲到天怨人怒,這已不是新聞,尤其是台北市和部份與台北市發展較為密切的新北市地區,更是狂飆到已非一般上班族買的起,甚至連央行總裁彭淮南都自己承認買不起台北市的房子。面對如此高房價,馬政府只推出了針對短期投機客的「奢侈稅」號稱要打房,可是卻又在實施前即宣佈推出青年低利房貸,來支撐房價。我無憑無據無法指控馬政府與建商勾結,但是,這樣的政策擺明了拿全體納稅人的錢補貼房貸利息,並且要民眾在年紀輕輕即成為房奴,樂了建商,苦的是成為房奴的民眾和全體納稅人。

** 相關連結

  1. 笨蛋! 重點在房價!!
  2. 威權還魂
  3. 改善勞工生活才能提高生育率


2011年6月12日 星期日

第一位台籍部會首長

國民黨敗走到台灣後,一直以統治者自居,把台灣視為「反攻基地」,只是個暫時落腳的地方,並不把台灣人民視為可與之平起平坐的人。這裡整理了行政院一些重要部會第一任台籍首長的資料,從這份資料可以看的出來,雖然國民黨自1949年起有效統治的區域只有台灣,但是,權力仍一直由外省族群所把持,其中外交部長、國防部長甚至一直到了政黨淪替後,才出現第一位台籍部長,非常明顯的顯示出佔總人口不到13%的外省族群在政治上的獨佔地位。
  1. 內政部: 徐慶鐘 (1966/5/27 ~ 1972/5/29)
  2. 交通部: 高玉樹 (1972/6/1 ~ 1976/6/10)
  3. 法務部: 施啟揚 (1984/6/1 ~ 1988/7/22)
  4. 財政部: 郭琬容 (1988/7/22 ~ 1990/5/31)
  5. 經濟部: 蕭萬長 (1990/6/1 ~1993/2/27)
  6. 教育部: 郭為藩 (1993/2/27 ~ 1996/6/10)
  7. 中央銀行: 梁國樹 (1994 ~ 1995)
  8. 新聞局: 蘇起 (1996/6/10 ~ 1997/5/15)
  9. 外交部: 田弘茂 (2000/5/20 ~ 2002/2/1)
  10. 僑務委員會: 張富美 (2000/5/20 ~ 2008/5/20)
  11. 國防部: 湯曜明 (2002/2/1 ~ 2004/5/19)

2011年4月1日 星期五

疑點重重檔案門

在馬英九於聲勢低迷,又提名大法官出包時,總統府突然拋出了「新的話題」 - 扁政府時期的公文大量人間蒸發! 這件事絕不單純,說明如下:


  • 政黨輪替,公務人員並沒有跟著輪替。
  • 公家機關公文會有專責的人收發,會有專責的檔管,現在公文不見了,當然最先要查的就是這些人,為什麼只挑明扁政府時期時遺失的公文,而不是總統府遺失的公文? 同一批人在辦事,就以前會遺失,現在不會? 而且這些公文又是如此重要,當然要徹查! 更重要的是,最近三年的部份! 因為時間越近的公文通常價值性越高!!
  • 依總統府所言,絕大部份的公文遺失,僅留下少部份且不重要的。在公家單位待過的就知道,這是說不通的! 幾萬件消失的公文,不可能都是陳水扁、蘇貞昌等幾個人親自去辦的,如果他們要親自辦,又不想留下紀錄,根本也就不用公文了!
  • 公文的目的是什麼 - 讓特定資源流向指定的地方,並讓這件事有個依據。如上所說,總統、行政院長又不是超人,凡是親力親為,公文批示後會有承辦的單位,在這公文簽核的旅程中,每經過一個單位就可能留下至少一個副本,台灣的政府可是很官僚的,為了不願單獨負責任,通常還會會簽其他相關單位,找一些人一起擔責任,一份公文流過十幾個單位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也就留下至少十幾份副本。
  • 移交是要負法律責任的,接收的人有疑慮根本不可能在移交清冊上簽名、蓋章,如果真的沒有確實移交,詹春柏的法律責任是無法避免的!
  • 總統府在政黨輪替後三年,突然要查前任政府遺失的公文,且指出遺失超過八成; 政府的政策是有延續性的,這三年少了這麼多公文,事情還能做的下去? 也沒有努力的清查?! 這會不會很怪?
  •  公家機關裡什麼最多? 不就是公文副本嗎?! 三年的時間夠長了,有夠多副本提供的線索讓總統府掌握扁政府沒有交出來的公文正本的內容,請馬政府也說一下倒底消失的公文多半是那些?!
  • 如果公文真的這麼容易藏匿,更讓人好奇的是,最近三年來制度完全沒有改革,那麼馬政府倒底藏匿了多少公文? 明年移交時不會又只有少少的幾份吧? 是不是應該立即修法防弊?! 總統府完全沒有對這一方面有所說明!!

2011年2月13日 星期日

兩性平權

  許多人喜歡討論國民黨和民進黨中,那個政黨性別歧視比較嚴重,其實,這個只要看一下兩黨歷年來擔任重要職位的女性有那些人,就一目瞭然了,根本沒有什麼討論的空間。
  民進黨執政的時間只有短短八年,所以,如果要舉中央部會首長,會讓人覺得統計個體數太少,但即使這樣,在這八年內,民進黨還是有呂秀蓮擔任副總統、葉菊蘭擔任行政院副院長、蔡英文擔任行政院副院長;國民黨執政數十年了,還沒有女性可以擔任如此高的職位。
  再看看縣市首長,民進黨歷任有以下幾位:
  • 余陳月瑛 (高雄縣) 
  • 張溫鷹 (台中市)
  • 呂秀蓮 (桃園縣)
  • 張花冠 (嘉義縣)
  • 陳菊 (高雄市)
  • 翁金珠 (彰化縣)
  • 周清玉 (彰化縣)
  • 蘇治芬 (雲林縣)
  那麼國民黨呢? 只有台東縣酈麗貞、嘉義市黃敏惠兩位!! 國民黨幾十年來縣市首長超過200位,卻只有兩位是女性,比例低到連百分之一都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