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下半年經濟急墜,經濟成長率眼看要負成長了,馬劉政府急忙推出消費券,宣稱可以擴大內需,並讓台灣2009年的經濟成長率至少增加0.64%。在經濟不景氣時,政府當然是要提出有效的辦法,提振經濟,但是,消費券真的救得了台灣經濟嗎?
在不景氣時,政府拿出錢來,從事建設、擴大內需在短時間內確實可以看到效果,但是,不景氣時政府稅收減少,又擴大支出,一定是要在景氣回春時,可以透過之前的投資回收,長期來看,政府的財政才不會出問題,消費券是否有這樣的功效呢?
2008年預算並沒有編列消費券這800多億,所以,政府推出消費券只好靠舉債,許多民眾在拿到消費券時,確實喜上眉稍,也立刻就將它消費了。800多億發出去了,民眾也消費了,當然,對於許多內需產業在短時間內確實多了一筆營收,只是,一人3600元花完了,接下來經濟如果仍然沒有起色,民眾還是會勒緊褲帶省吃儉用,擴大內需的效應僅曇花一現,政府能回收的只有5%的營業稅,全民卻多了800多億的債務。政府財政持續惡化,長期來看就是主權評等會被調降、貨幣走貶,人民的財富其實是越來越少了!
97金融風暴,韓國可以在短時間內浴火重生,而且更加強大,最主要是政府協助企業合併及產業升級。現在台灣舉債800多億只用在純消費,讓經濟成長率多個百分之零點幾,除了美化統計數字,還有救了支持度低迷的馬總統、劉內閣外,對未來的經濟發展提供了什麼幫助了? 民眾在拿到3600元時,一時間忘了半年多來政府施政上的無能,原本打算改組的內閣,在消費券的「歡樂」中煙消雲散了! 無能的官員就靠這一人3600元又可以繼續掌權,消費券沒有救成經濟,倒是救了這批無能的官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