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30日 星期日

北藍南綠是媒體與政黨的炒作!

1997年及2014年的地方選舉,是台灣民主化後國民黨的兩次慘敗,將這兩次的選舉後各縣市的席位列出如下:
1. 1997年 (25縣市,北高兩市不在這次選舉範圍)
    * 國民黨 (9) : 彰化縣、雲林縣、嘉義縣、高雄市 (吳敦義)、花蓮縣、台東縣、澎湖縣、金門縣、連江縣
    * 民進黨 (13) : 基隆市、台北縣、台北市 (陳水扁)、桃園縣、新竹縣、新竹市、台中縣、台中市、台南縣、台南市、高雄縣、屏東縣、宜蘭縣
    * 無黨籍 (3) : 苗栗縣、南投縣、嘉義市
2. 2014年 (22縣市)
    * 國民黨 (6) : 新北市、新竹縣、苗栗縣、南投縣、台東縣、連江縣
    * 民進黨 (13) : 基隆市、桃園市、新竹市、台中市、彰化縣、雲林縣、嘉義縣、嘉義市、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宜蘭縣、澎湖縣
    * 無黨籍 (3) : 南投縣、花蓮縣、金門縣

北藍南綠是新聞媒體與政黨炒作的刻版印象,看看17年前的慘敗,國民黨甚至失去整個北台灣!!

跌破所有人眼鏡的結果早就在鋪陳

  11/29 的選舉結果幾乎出了全台灣人的意料之外! 大家都知道民怨極深,卻沒想到這股民怨集結爆發的結果這麼兇猛! 但是,這個意料之外的結果其實早在過去一次又一次的事件中逐漸鋪陳,只是台灣的民主制度無法快速的反應民意。
  總結一下幾次關鍵的事件:
  1. 油電雙漲: 馬英九一連任,還未就任,就宣佈油電雙漲造成物價飛漲,這是馬英九引發巨大民怨的開端,2012/05/19 民進黨、台聯及本土社團發起「519嗆馬踹共大遊行」,約12萬人參加 (警方估算約 5.5 萬人)。
  2. 反核運動: 2011年日本的福島事件讓台灣的反核、擁核民意大反轉,至此反核成為台灣的主流民意。2013/02/18 江宜樺就任行政院長,2/25 即宣布核四將進行公投,反核團體隨即以「終結核四,核電歸零」為口號,在 3/9~3/10 發起全台大遊行,約 22 萬人參加。
  3. 洪仲丘事件: 原應於 2013/07/06 退伍的義務役下士洪仲丘,卻在 7/4 於軍中被集體凌虐至死,軍方處理過程明顯護短,引爆 2013/08/03 由「公民1985行動聯盟」發起的抗議行動,約 25萬人參加 (警方估算約 11 萬人)。這次事件由一群非政治人發起,僅透過網路串聯,即號召了 25 萬人參與,且參與群眾明顯的跨越黨派,被視為台灣公民覺醒的重要開端。
  4. 318學運: 由國民黨於 2014/03/18 30秒黑箱通過服貿所引發,學運領袖林飛帆果斷率領在場學生佔領立法院,引爆台灣歷史上最大規模學運。學運爆發後,不只全台反應熱烈,整個台灣的社會氛圍也明顯產生變化,對於國民黨數年來宣傳與中國經濟結合才能救台灣經濟的論述產生嚴重的質疑。
  5. 頂新黑心油食安事件: 2014/10/10 爆發頂新黑心油事件,這是一年內國內第三次重大食安事件,這三次頂新集團都涉入,尤其第三次更是主嫌! 政府的處理態度一開始明顯包疪頂新集團,這股民怨不只引發拒買頂新商品的「滅頂運動」,更在 10/13 馬英九呼籲全民抵制頂新後,怒火燒向中央執政的國民黨! 民意認為國民黨手握國家機器,不使用行政權與司法處理,卻只能靠民眾自發的抵制頂新商品,明顯的無能、卸責! 而且頂新案也讓台灣人民確實認知到,兩岸交流的經濟果實落入財團手裡,沒有被全民共享的原因在於國民黨與財團的官商勾結。
  6. MG149案: 台北市長選舉,原本被認為躺著選就能當選的國民黨候選人連勝文意外的陷入苦戰,為抹黑柯文哲以翻轉選情,由國民黨立委羅淑蕾於 2014/09/10 首先發難,公開指控柯文哲疑似在台大醫院私設MG149帳戶,協助醫師與護士洗錢、逃漏稅、公然教唆、涉嫌貪污、洗錢、違反稅捐稽徵法等罪,後來國民黨更集整個國家機器以此案清查、打壓柯文哲。這種嚴重的國家暴力引起民眾極大的反彈,尤其在檢調、台大醫院、國稅局等都查無不法後,大量小額政治獻金流入柯文哲競選帳戶。
  7. 皇民後裔論述: 2014/11/19 持續激化藍綠對決的連勝文,選戰已走入敗局,郝伯村在為連勝文助選時,指謫柯文哲為皇民後裔,讓長久以來支持國民黨的台灣人發現,國民黨來台將近七十年,在國民黨權貴眼裡自己仍是二戰的戰敗者,是下等人,這與之前自稱高級外省人的郭冠英爽退產生了連結。



2014年11月9日 星期日

看看各家民調的準確度

離11/29的九合一選舉只剩兩個多禮拜,因為選前兩週不能有民調,不知道這會不會台北市長選前最後的民調? 先記錄下來,供大家選後比較。
1. 聯合報,11/07 晚間: 柯文哲 40%、連勝文 29%
2. TVBS,11/08: 柯文哲 45%、連勝文 32%
3. 蘋果日報,11/08: 柯文哲 55.58%、連勝文 33.15%
4. 中國時報, 11/08: 柯文哲 46.9%、連勝文 30.2%

2014年11月8日 星期六

柯文哲的一貫風格


我沒有預卜先知的能力,無法預測他當選市長後,是否表現也能讓人滿意,但是,檢視他過去幾年的言行,確實是一個相當一致的人,而且,他的人格特質就是務實,以解決問題為導向,這樣的特質到今天為止是連貫的,不是像馬英九那種一路走來始終如一是只掛在嘴上的。

2014年11月2日 星期日

改變的時候到了!

  台北市長選舉雖然不是今年選舉唯一亮點,但確是最大亮點無疑。以柯文哲一個完全沒有資源的政治素人,和擁有數百億黨產的國民黨,擁有上百億家產的連勝文,竟然競爭到現在完全不落下風,不管民調的結果與最後選舉結果有多大差距,不管最後柯文哲是否勝選,都可以看的出來台灣人求變的欲望有多麼強烈!!
  
  台灣的各項選舉大部份是分開選的,但是,經過這十幾年來的整併,現在每四年只剩一次地方選舉和一次中央選舉,而其中中央選舉的立委選舉,因為選制設計的不良,造成兩大黨之外的政黨很難生存,也造成兩大黨能選上立委的選區,南、北有很大的不同,這對台灣長期民主發展當然是非常負面的!民主的一個重要訴求在於,少數人的權益也不該被忽略,但是,立委選舉這種一個選區僅一席立委的情況,造成了特定區域的立委席次總是由特定政黨取得,可是,這許多選區,其實選給其他政黨的選票也非常多,甚至接近於50%,這麼多的選民,卻沒有立委為他們發聲! 更遑論一些非主流主張的政黨,想在立法院取得席次,真的比登天還難!!

  改變的時候到了! 破除藍綠對立,就要讓社會的非主流意見也能在立法院被聽見! 2016 開始,除立委任期四年不變外,應該改為每兩年選一次,每次選出50%的立委,與總統選舉一起選的這一次,就依現制,一個選區選一個立委,而原本由政黨提名的不分區立委廢除,改為2018年選舉,選區以縣市為單位,每個選區選出多名立委。這樣的改變有什麼好處?

  1. 每兩年選一次,可以讓選民對政府的施政成效有表達意見的機會。
  2. 每次改選只改選50%,可避免立法院裡可能新人當選很多時,不熟議事規則所造成的困擾。
  3. 一個選區選一個立委,可以讓政黨實力消長不會出現劇烈變化,影響政局安定。
  4. 一個選區選多名立委,可以讓小黨有更多當選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