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9日 星期三

馬英九的政績

  • 新聞自由度大幅滑落
根據「自由之家」所公佈的新聞自由度報告,台灣的新聞自由度排名如下:
2008年 32名
2009年 43名
2010年 47名
2011年 48名
陳水扁卸任時,台灣新聞自由度高居亞洲第一,全球排名第32名,馬政府執政後年年下滑,今年已下滑到48名。
  • 勞工失業率升高、所得降低
行政院主計處公布的失業率統計如下:
91年: 5.17
92年: 4.99
93年: 4.44
94年: 4.13
95年: 3.91
96年: 3.91
97年: 4.14
98年: 5.85
99年: 5.21
100年: 4.48
經濟不是馬政府最自豪的『政績』嗎? 怎麼失業率反而更糟?! 馬政府上任後遇到金融風暴,扁政府上台後遇到科技泡沫和 SARS,看來金融風暴不是一個很好的藉口! 再根據主計處的統計,勞工實質所得退回到 1998 年的水準! 雖然馬政府自豪於 GDP 的成長,但錢流入誰的口袋了 ? 如果經濟成長是建立在壓榨勞工的基礎上,一個無法改善勞工生活的經濟成長,意義在那 ? 即使勞工的處境每下愈況,馬政府還打算修法放寬企業雇用派遣人力的限制,這樣的政策肥了誰 ? 又瘦了誰 ?! 年輕人要找到正職的工作將會越來越難,派遣工作朝不保夕,沒有穩定的工作,可以建立家庭嗎? 這符合全民的利益嗎??
  • ECFA 突破中國封鎖 ? 神話破滅!
在簽署 ECFA 前,馬政府一再宣稱簽署 ECFA 後,即可突破中國對台灣的封鎖,和別的國家簽署 FTA,可是,ECFA 簽署滿一年了,台灣不但沒能和主要貿易國 (美國、日本、歐盟、東協) 簽署任何 FTA,甚至連一度表達相當高意願的新加坡都不敢和台灣簽署,可以看的出來中國對台灣的封鎖完全沒有放鬆,簽署 ECFA 只是讓原已因地緣關係在經濟上高度依賴中國的台灣,對中國的依賴更深,讓台灣的經濟發展完全倚賴於另一個經濟體,將產生高度的風險,在未來中國經濟走緩,甚至衰退時,很可能重創台灣的經濟,這個棘手的問題該如何解決?
更何況,中國雖然表面上極力向資本主義靠攏,實質上,中國的大企業若不是國營就是政府有高持股,把台灣的未來完全押注在這個極權、共產的經濟體上,如果台灣那天與中國有何利益衝突,中國是否會以商逼政,迫使台灣就範 ? 這對台灣的民主發展、外交擴展會有什麼好處,對經濟發展也是埋下了一個隨時會爆炸的未爆彈。
  • 高房價: 肥了建商投機客、瘦了需購屋的年輕人
這幾年的房價高漲到天怨人怒,這已不是新聞,尤其是台北市和部份與台北市發展較為密切的新北市地區,更是狂飆到已非一般上班族買的起,甚至連央行總裁彭淮南都自己承認買不起台北市的房子。面對如此高房價,馬政府只推出了針對短期投機客的「奢侈稅」號稱要打房,可是卻又在實施前即宣佈推出青年低利房貸,來支撐房價。我無憑無據無法指控馬政府與建商勾結,但是,這樣的政策擺明了拿全體納稅人的錢補貼房貸利息,並且要民眾在年紀輕輕即成為房奴,樂了建商,苦的是成為房奴的民眾和全體納稅人。

** 相關連結

  1. 笨蛋! 重點在房價!!
  2. 威權還魂
  3. 改善勞工生活才能提高生育率


2011年6月12日 星期日

第一位台籍部會首長

國民黨敗走到台灣後,一直以統治者自居,把台灣視為「反攻基地」,只是個暫時落腳的地方,並不把台灣人民視為可與之平起平坐的人。這裡整理了行政院一些重要部會第一任台籍首長的資料,從這份資料可以看的出來,雖然國民黨自1949年起有效統治的區域只有台灣,但是,權力仍一直由外省族群所把持,其中外交部長、國防部長甚至一直到了政黨淪替後,才出現第一位台籍部長,非常明顯的顯示出佔總人口不到13%的外省族群在政治上的獨佔地位。
  1. 內政部: 徐慶鐘 (1966/5/27 ~ 1972/5/29)
  2. 交通部: 高玉樹 (1972/6/1 ~ 1976/6/10)
  3. 法務部: 施啟揚 (1984/6/1 ~ 1988/7/22)
  4. 財政部: 郭琬容 (1988/7/22 ~ 1990/5/31)
  5. 經濟部: 蕭萬長 (1990/6/1 ~1993/2/27)
  6. 教育部: 郭為藩 (1993/2/27 ~ 1996/6/10)
  7. 中央銀行: 梁國樹 (1994 ~ 1995)
  8. 新聞局: 蘇起 (1996/6/10 ~ 1997/5/15)
  9. 外交部: 田弘茂 (2000/5/20 ~ 2002/2/1)
  10. 僑務委員會: 張富美 (2000/5/20 ~ 2008/5/20)
  11. 國防部: 湯曜明 (2002/2/1 ~ 2004/5/19)